admin 发表于 2018-11-5 19:16:34

什么是“心理时间”

拖延者经常为时间而感到恐惧,因为他们的心理时间和实际 时间不同步。很多人拖延是因为他们活在自己的心理时间中。
   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时间。当时间悄无声息地流淌时,每个 人的感受都会不同,这就是心理时间。它没法用钟表衡量,每个 人的心理时间也无法相互比较。这是每个人脱离了钟表之后的一 种感受。我们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,有时候觉得慢,就是这个 心理时间在作怪。
   我们需要调整自己,才能让心理时间跟实际时间相吻合,如 果它们不一致,可能会引发拖延或者行动超前。一些人认识不到 自己的心理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差距,因此他们的心理时间和实际 的时间就会发生冲突。这些人会被自己的心理时间绑架,并可能 开始拖延。
   心理时间会支配一个人的行为。有时候我们描述一个时间 时,用的不是几点几分的钟表时间,而是用一个事件来描述时 间,比如:“我吃完饭后,就出发” “我把报告打印出来之后,

就去开会” “我起床后,去锻炼身体”,这些都是使用的事件时 间。这是一个事件带给你的时间感,事件的发生、发展、结束都 可以带给你时间感。
   当我们关注事件的时候,心理时间就是事件时间。此时, 心理时间就和实际时间比较贴近,甚至是完全吻合。这时候,我 们处理这些事情,就不会拖延。这样,即使在一个需要长时间努 力的事件中,我们也不会忽略最后期限,我们还是会按部就班地 工作。
   每个人的心理时间都不同,想要让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心 理时间是非常难的。如果一个拖延者在截止日期跑到邮局去邮寄 税费,你问他为什么迟到,他会怒气冲冲地说:“还差5分钟才是 半夜12点,我来得一点儿也不晚!”看来他的心理时间跟实际时 间贴合得非常紧密。
   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津巴多对人的时间感做了研究,他 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感知时间是以过去、现在和未来为标准进行 的,如果能做到三者兼顾,就会比较适应社会生活,而如果只偏 向于其中一个或者两个,就会发生矛盾和局限。例如,对未来时 间感知失衡,会导致长远目标的拖延。如果一个目标或者事情是 在很远的未来,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,形成一种它不重要 的错觉。比如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储备足够的养老金,可是年轻人 很难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,相反,为了旅游储备金钱则 给人更真实的紧迫感。也就是说,人们总是急着做眼前的事情, 未来的长远目标因心理时间的影响而拖延了。
   如果我们的心理时间和实际时间发生差异,还会导致社交拖 延。比如,你的心理时间比约会的时间晚,你可能就会迟到。
   拒绝接受实际时间的人会给人造成不守时的印象。固执地按

照自己的时间表和方式处理问题,会导致行动的拖延,而拖延的 你还误以为自己控制了时间、他人、现实。
   无论你是否接受,我们都无力将时间控制在自己的手里,因 此必须调整好心理时间,避免因心理时间误差造成拖延。尽量让 个人的心理时间和实际的公共时间相吻合,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和工作之中。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什么是“心理时间”